2025年9月20日,由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舉辦的《醫學月月談(第10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室診斷》于線下(青島)線上同步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航天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特聘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及南開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謝院生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王謙教授擔任大會執行主席和主持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劉斌教授、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宋金蓮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賈汝琳教授、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牟曉峰教授作為講課嘉賓,青島市市立醫院宋衛青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潘華政教授、海軍第九七一醫院孫青菊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潘正論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張寧教授作為本次大會的討論嘉賓。
致辭嘉賓謝院生教授
謝教授代表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以及一味書院對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及各位朋友參加第10期“醫學月月談”的學術交流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謝教授簡單介紹了“醫學月月談”的前身“腎病月月壇”的歷史,“腎病月月壇”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的線上學術交流活動,以腎臟病或系統性疾病腎損害的診治為主,每期一個主題,形式和內容都很受歡迎。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升級為“醫學月月談”。“醫學月月談”秉承“腎病月月壇”的優良傳統,聚焦醫學工作的熱點和難點,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臨床問題為目的,每月主辦1-2次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醫學交流活動,線下在全國的城市輪流舉辦,已相繼在北京、沈陽、上海、南京、武漢、福州、新疆等地成功舉辦9期醫學月月談。本期醫學月月談的主題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室診斷,非常榮幸的邀請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王謙教授作為本期的執行主席,相信本期月月談將在王教授的引導下,在各位專家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圓滿成功。
致辭嘉賓王謙教授
王謙教授首先感謝謝教授的介紹和邀請,并對與會的專家和同仁表示熱烈歡迎。王教授向線上線下的各位同仁介紹了本期會議的主題“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室診斷”,他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種類繁多、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多樣,給精準診斷和有效治療帶來了巨大挑戰。而實驗室診斷,作為連接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的橋梁,正是破解這一難題、實現疾病早期發現、精準分型、活動度評估和預后判斷的關鍵所在。
為此,本次會議邀請到了多位在該領域卓有建樹的專家,王教授希望本次會議能通過各位專家的暢所欲言, 使之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最后,王謙教授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演講嘉賓劉斌教授
講題:風濕免疫病新進展之未來已來
風濕性疾病診斷困難,自身抗體對風濕性疾病的診療至關重要。
劉斌教授指出,風濕性疾病是一組累及骨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和其他相關組織或器官的慢性疾病。它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SLE、SS、RA、SSc、PM/DM、血管炎等);脊柱關節病(AS、反應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炎及軟組織疾病等百余種疾病。緊接著,劉教授對以上常見的幾大類風濕性疾病進行了詳細介紹,主要包括疾病特點、臨床表現、相關自身抗體及疾病分類標準等。
最后,劉教授強調,風濕性疾病的致病機制復雜,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統。其病種繁多,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分類困難,易誤診、漏診。目前,在風濕性疾病的診療中,自身抗體檢測對風濕性疾病的預測、診斷和治療等均至關重要,給臨床提供了很多診療依據。
演講嘉賓宋金蓮教授
講題:自身抗體的多方法學檢測及其臨床應用
對于自身抗體的檢測,建議多方法學聯合進行檢測
宋金蓮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隱匿、病種繁多,且臨床表現復雜多樣。臨床實踐中,誤診、漏診、延誤治療等現象非常常見。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SLE的2019 EULAR/ACR分類標準中,將ANA陽性,作為入圍標準。
接下來,宋教授又介紹了目前國內常見的幾種自身抗體檢測方法,包括每種檢測方法的優勢特點、應用場景和局限性等。比如,對于ANA的檢測,間接免疫熒光法是ANA篩查的首選方法。化學發光法因其可定量、檢測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項目可靈活組合等優勢,近幾年被廣泛應用于自身抗體檢測領域。最后,宋教授應用多個本院的真實案例強調了自身抗體檢測在婦幼人群中應用的重要性,并強調,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非常常見,對它的診療和管理,需要臨床引起重視。
演講嘉賓賈汝琳教授
講題:《自身免疫病診斷中抗體檢測方法的推薦意見》解讀
自身抗體檢測方法的選擇,可直接影響臨床醫師對結果的判斷和解讀。
賈汝琳教授介紹為推動我國自身抗體檢測的專業化和規范化,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由多學科臨床醫學及檢驗醫學專家共同制訂了《自身免疫病診斷中抗體檢測方法的推薦意見》,內容涵蓋多種自身免疫病的相關自身抗體檢測方法學推薦,可作為臨床醫師和檢驗人員選擇自身抗體檢測方法學的參考。
接下來,賈教授分享了自身免疫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其具有病程長、治愈率低、診斷困難及致死率高等特點。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病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對各類常見自身抗體及其推薦的檢測方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并利用數篇文獻說明了多種檢測方法聯合檢測的應用價值。最后,賈教授強調,檢測方法、試劑質量、儀器設備和操作人員等因素,直接關系到檢測結果和報告質量,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是自身抗體檢測的關鍵。
演講嘉賓牟曉峰教授
講題:自身抗體檢測:賦能健康體檢新價值
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預測具有重要價值。
牟教授針對多種自身抗體在體檢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詳細介紹。在“ANA檢測在體檢中的應用價值”部分,他匯總了國內外近年來的數篇文獻,指出低滴度的ANA通常被認為作為正常成分參與免疫調理或免疫穩態的建立。但是,高滴度的ANA要特別引起注意,特別是滴度≥1:160的ANA,是提示一般人群發生結締組織病(CTD)的風險因素。在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病例進行的回顧性研究中,他提到早在SLE確診前數10年就可檢測到相關自身抗體。自身抗體的出現要遠遠地早于SLE的臨床癥狀。
最后,針對體檢中自身抗體檢測出現的陽性結果該如何進行解釋這一問題,牟教授應用了幾個體檢報告單進行了舉例說明,比如,ANA為陰性時,建議正常進行年度體檢即可。ANA為1:100低滴度陽性時,建議3-6個月復查自身抗體。ANA為1:1000高滴度陽性,且幾個特異性靶抗原陽性時,建議及時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
【專家觀點薈萃】
宋衛青 教授 :
臨床實踐中,好多疑難雜癥被最終定義為自免疾病,自免疾病不再是罕見病,對自免疾病的早診早治非常重要。從臨床和檢驗的角度、從不同人群篩查的角度,去分析該如何進行自身抗體檢測,這對自免疾病的診療至關重要。
潘華政 教授 :
不同的自免疾病有不同的疾病特點,更有不同的診療路徑。不同的檢測方法,也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具有不同的方法學特點。對于某種自免疾病,要篩查哪些自身抗體,要選擇哪種檢測方法,確實是臨床和檢驗非常關注的問題。
孫青菊 教授 :
自免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自免疾病發病隱匿,危害性大,且涉及多科室。對自免疾病的早診早治意義重大。多年來,臨床和檢驗都越來越重視對自免疾病的診療。在對自免疾病的診療上,比如選擇哪種檢測方法,檢測哪些自身抗體等,臨床和檢驗也在不斷地加強溝通和交流。
潘正論 教授 :
對于自身抗體的檢測,風濕科大夫關注的比較多。近些年來,發現其他臨床科室的大夫對自身抗體的檢測,也越來越重視了。但是,目前,他們對某種自免疾病的認知還不足,對檢測結果的解讀還不夠充分,或是對某種檢測方法還不熟悉等。因此,需要檢驗和臨床多溝通和交流。
張 寧 教授 :
自免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對自免疾病的診療不容小覷。臨床實踐中,有多種檢測方法,如經典的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等。他們都經過了長期的臨床驗證,具有很好的穩定性。檢測方法的選擇,對自身抗體的診療意義重大。
最后,王謙教授對所有與會的講者、點評討論嘉賓、聽眾及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感謝講者及點評嘉賓的無私分享,感謝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至此,本期論壇成功落下帷幕。
下期內容更精彩,期待我們下次再相聚!
↑↑掃描上方的二維碼,觀看精彩會議回放↑↑